梁启超曾经给儿媳林徽因写信聊起徐志摩:“志摩很聪明,却找了那样一个人做伴侣,我怕他将来痛苦更无限,所以对于那个人当头一棍,盼望那人能有觉悟,免得将来把徐志摩弄死。”
1931年11月,一则噩耗席卷文坛:著名诗人、散文家徐志摩在从南京赶往北平的航班上不幸遇难,年仅35岁。他的英年早逝,令亲朋好友悲痛万分。然而,对他的恩师梁启超而言,这或许是一个早有预感的悲剧结局。
时光倒回7年前。1924年,当梁启超得知爱徒徐志摩要与陆小曼结为连理时,他便隐隐感到一丝不安。在致儿媳林徽因的信里,这位学富五车之人言辞恳切地写道:“志摩甚是聪慧,然择了那般一人为侣,我忧其日后苦痛无尽。”我期望那人能尽快幡然醒悟,莫要最终将徐志摩毁于一旦。"字里行间流露出长者的忧虑。
梁启超对这桩婚事有诸多顾虑,原因不难理解。陆小曼本是梁的另一弟子王赓的妻子,却在婚后与师弟徐志摩产生了暧昧情愫,最终闹到离婚又结合的地步。这种行为在梁启超看来,是严重违背师德的。加之陆小曼为人蛮横任性,徐志摩又性格浮躁,梁启超生怕他们在一起会互相拖累,走上歧途。
面对徒弟执迷不悟,梁启超曾多次晓之以理、动之以情,但收效甚微。无奈之下,他只得在徐陆二人的婚礼上当众痛斥,希望给他们当头一棒,让他们幡然醒悟。然而,徐志摩对陆小曼一往情深,誓要与她共度余生。
眼见大局已定,梁启超还抱着最后一丝希望。他知道林徽因曾是徐志摩的恋人,或许她能劝徐志摩回头是岸。于是,梁启超便去信请求林徽因出面相劝。然而,林徽因与徐志摩的恋情已成过眼云烟,如今她已与梁思成喜结连理,实在难以启齿往事。况且她一向敬重徐志摩,也不愿干涉他的选择。林徽因唯有婉言谢绝,眼看着昔日爱侣渐行渐远,奔向未知的前路。
婚后的陆小曼原形毕露,展现出懒惰贪玩的本性。她终日无所事事,却挥金如土,每月花销无数。徐志摩虽然身为名士,但要负担起这般奢靡的家用,也殊为不易。眼看妻子只顾享乐,毫无节制,徐志摩颇有微词,夫妻间难免产生矛盾。
陆小曼自知理亏,却也不思悔改。她经常借故外出,在霓虹闪烁的夜店中消磨时光,或是与朋党看电影、逛街、饮茶,回到家中便是后半夜了。即便如此,她在家中还常嫌这嫌那,跋扈恣睢,把个徐志摩折腾得晕头转向。他们的婚姻,早已名存实亡。
为了满足妻子无度的需求,徐志摩不得不四处奔走,辗转于北平、上海、南京等地,到处讲学、写稿、筹款。他白天要准备演讲,晚上还要赶写诗文,只为换取微薄稿费贴补家用。如此操劳,身心难免俱疲。
陆小曼却对丈夫的辛劳无动于衷。她自知体质衰弱,便愈发放纵,听信江湖庸医言,开始大量吸食鸦片以求止痛。她的烟瘾由浅入深,竟到了离不开烟枪的地步。偏偏为她诊治的翁瑞午医生不学无术,反而成了她吸食鸦片的同谋。他们朝夕相处,难免落人口实。种种流言蜚语,也传到了徐志摩耳中。
面对妻子种种不端,徐志摩虽然不满,却也无可奈何。他曾寻求恩师梁启超的帮助,却遭到了断然拒绝。梁启超对陆小曼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,更将其视为害徒的罪魁祸首,自然不肯伸出援手。徐志摩百般无奈,只能独自承受妻子给他带来的种种伤害。
然而,造化弄人。1931年11月19日,徐志摩乘坐的飞机在江苏昆山坠毁,年仅35岁的他就此香消玉殒。噩耗传来,陆小曼虽悲痛欲绝,却连为丈夫操办后事的勇气都没有。最后,还是徐的前妻张幼仪挺身而出,为这位不幸的前夫尽了最后的妇道。而梁启超在得知徐志摩的死讯后,不禁扼腕长叹。他深知爱徒的悲剧,早在他执意与陆小曼成婚时,就已经注定了。
人世间最难料理的,莫过于人心。徐志摩虽才华横溢,却误入情网,为一己之私欲,搭上了宝贵的生命。梁启超当年对他那番苦口婆心的告诫,竟一语成谶。徐志摩的悲剧,固然有他个人的责任,但也与他所处的大环境密不可分。在那个婚姻制度尚不完善的年代,豪门贵族的联姻往往沦为利益的交换,个人的幸福往往被漠视。徐志摩渴望真爱,奈何缘悭一面,才酿成大错。
回望徐志摩的一生,不能不让人唏嘘不已。在他短暂却璀璨的生命中,爱情曾是他的向往,最终却成为他的桎梏。或许,唯有以悲剧的方式,他才能获得解脱吧。而他的经历,也为后世立下了血的教训:婚姻固然以爱情为基础,但更需理性、责任和包容,方能长久。